杨康的抉择

杨康这个人的故事,在射雕中其实是一条隐线,正对着郭靖。

小说的主角是郭靖,所以在故事叙述的主要部分,我们都是跟随着郭靖的视角在经历金国衰落、蒙古兴盛的那个动乱的时代,相应的也接受了郭靖及其代表的江湖正统所持有的道德观念——那就是汉人要由一个汉人王朝统治,而不是异族的女真或者蒙古。

所以杨康的一切行动——背弃生父和授业恩师丘处机,多次陷害靖蓉二人等等,以及背后的那个动机——效忠金国,都被认为是不道德的。

汉人作为一个整体,由女真或者蒙古来统治为什么不对,背后的逻辑往往则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而“其心必异”这样的论断,则一定是从现实生活的期望而言的,那就是说,不是我们族类的人,会给我们的生活条件肯定不会好过一个同族的统治者。

这个逻辑当然是非常易于动摇的,自宋向前翻阅我们的历史,也能看到秦、隋等多个汉族统治阶级的暴政,如果这不能说明种族不是影响统治政策的证据,至少以及足够推翻它是唯一影响因素的论点。更何况,在朝廷眼中不过是奴才中的一个群体的江湖人士,为了自己应该由什么样的人来统治而大打出手,在我看来怎么都有一种皇帝不急太监急的讽刺感。

我们再用杨康的视角,再看看自临安府比武招亲以来的他的人生。

以那场比武招亲为分割线,他杨康就彻底和金国小王爷无忧无虑的日子告别了,先是莫名其妙冒出来一个母亲从未和自己说过的生父,并且死在了自己的面前,让自己莫名奇妙的背上了道德负担——在这里我们一定得说这个锅无论如何都是包惜弱的,在杨康的成长过程中,她居然从来都未将杨康的真实身世据实以告。而是就在一夜之间,突然要杨康面认生父,而且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时间窗口还如此之短。

看小说的人张嘴评价很轻松,可对杨康而言,他面对的现实天平,一边是真真切切的养育了自己二十年的完颜洪烈,另一边是从未有过升米恩情的生父杨铁心,并且母亲之前还从未提及过这个人以及这段故事的存在,直到王府夜宴这一晚才提出,杨康安知不是母亲年老体衰、神智错乱说的糊涂话呢?

看小说的时候,我们了解故事背景,在我们眼里事实是一元的的,所有的真相已经被作者揭露了出来,而站在真实的临安街头,杨康面对的两方,其实在谁是真相这个判断上,对他而言是势均力敌的,一边是他所认为的父亲,一边是他所认为的母亲,而现在母亲突然要反对父亲,并说这不是他的生父。在杨康看来,其实这就是一个互相对冲的事实。无法辨明真假的时候,选择对自己利益更好的一遍,其实也是人之常情。这一点上,金庸做了很多努力来避免这个问题的模糊:他写杨康的心理活动,写杨康看过了雍容华贵的完颜洪烈,再看过了饱经风霜的杨铁心,最后走向了完颜洪烈……

无论如何我们却不能忽视一点,杨康的生活是被这些所谓的“大义”给彻底打乱了。自郭靖进入临安开始,杨康的个人生活和政治生活就开始双双走向下坡路,金国在统一的蒙古帝国的进攻下节节败退,而杨康和江湖侠客们的关系也越来越糟糕,这些江湖侠客不断的催着他在金和宋之间做抉择,他们所声称的大义,和杨康实际生活是完全相反的。

我们假想一下,完颜洪烈待杨康二十年,对其并非己出一事毫无介怀,也可算仁至义尽,倘若这是汉人的故事,如果不知道他为了得到包惜弱所行的种种诡计,江湖豪杰甚至一定会竖个大拇指,盛赞此人恩义。完颜洪烈所有的错误,都不过是不该出生为金人的“原罪”,可这也不是他所能选择和决定的……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完颜洪烈对于杨康,可说从无亏欠,因此若是杨康因为他并非自己生父,就完全将其摒弃,这就符合道德了吗?

杨康真正的悲剧,在于生活的起点太高了,他真正的不忘富贵,从而做出错误的决定,其实是在陆家庄外救下完颜洪烈那里开始的。

这个决定的错误,不在于道德,而反而真正在于利益的短视,我们再分析一下彼时杨康面临的决策盘——赵王府外,只是一个生父和养父的矛盾抉择,杨康彼时的选择无可厚非,但陆家庄外,这个决策盘已经加上了完颜洪烈运用诡计,害其父母家破人亡这一重磅事实,就算他对杨康的养育之恩相比之是功过相抵吧,这时候杨康可说是完全自由之身,他要考虑的就是,在这个时候如何做出抉择,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完颜洪烈所代表的,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大金,而郭靖和黄蓉所代表的,则是不可小觑的汉人江湖势力,身处两个政治势力中间,有人可以玩得左右逢源,杨康却闹了个灰头土脸。

选择完颜洪烈?在赵王府的时候他还可以站定“报答养育之恩“的道德立场,而现在如果继续效忠自己的杀父仇人,他事实上已经将天下所有的父亲,和即将为父之人放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去,这是政治上毫无异议的自杀行为。即使是完颜洪烈,我想在这时候也对这个没有任何原则的儿子有了戒惧之心。

选择江湖势力?这其实是对他而言看似艰难,实则通达的一条活路,一方面,坐拥忠义之后的血缘,还有和郭靖的这一层关系,他想要结识江湖豪强,组织自己的势力东山再起可说是手到擒来,另一方面,如果对完颜洪烈及其背后的大金余威有所顾虑,他也可以说:

“你本是我不共戴天的杀父仇人,我不杀你天理难容,但二十年来你对我始终如一,我也不能忘恩负义,杀死对我有养育恩情之人。只不过恩仇相抵,你我从此再无瓜葛,赵王爷这就请便吧。”

这样的道德立场,既站定了家庭的道德大义——杀父仇人不共戴天,同时又维护了自己的仁义形象——不杀对自己有过真实恩情之人。事实上如果杨康这么做了,对于完颜洪烈的金国一方,和对于郭靖、黄蓉等江湖势力一方,他都将游刃有余,甚至如果完颜洪烈不幸被捉,他还可以借“养育之恩”为名,恳求郭靖将上代怨仇揭过——看似是与完颜洪烈彻底决裂,站定了道德大义,事实上却是施以救命之恩。

“你对我郭杨两家,有家毁人亡之仇,此仇原不共戴天,可你为非作歹,也非我忘恩负义之由。杀你容易,却也不能让我父与郭伯伯复生,今日饶你一条性命,我和郭兄将往事就此揭过,作为我对你二十年养育之恩的回报,留下你两个侍卫的性命以示警戒,你我之间恩断义绝,从此形同陌路。他日你若再行倒逆,为非作歹,那是就是我替天行道,光大正义之时。”

这样一席话亮出来,就算是黄蓉在场,也最多不过说:“他对你杨康有恩,对郭家和郭靖却只有仇,一码归一码,杨康不报仇不代表郭靖不报仇。”这样完颜洪烈还是难逃一死,但这口锅无论如何却都无法引到杨康身上了,天下没有人可以用任何理由逼杨康亲手杀完颜洪烈,杨康也就避免了和金国势力的彻底决裂。

只可惜,金国小王爷在小事上应变奇速,却不能在政治大局上做到八面逢源。在他的心里,把这个抉择看得太过绝对化了:要么就是杀了完颜洪烈,从此和金国势力彻底决裂,投身风尘仆仆的江湖之中;要么就是投靠完颜洪烈,从此丧失一切原则和道德号召离,还始终处于江湖豪强的性命威胁之下。

他没有想到,现实的生活是有很多的灰色地带可以立足的,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现实本来就是一个平衡和抉择的难题,难以寻找终极答案。

至于后来的丐帮大会,杨康的策略更是一步错,步步错,靖蓉二人一个说法,杨康一个说法,本乃势均力敌,甚至杨康还有打狗棒在手作为凭证,本稳操上风,可惜一手好棋却没能下好,先是在敌我未明之时呈少年心性无端发难裘千仞,自讨苦吃之后又过于软弱丧失人心,随后则莫名其妙把问题的争执推移到武学较量之上,让靖蓉二人有了辩解和展示的机会。

杨康在君山最好的做法,就是不去擒郭靖和黄蓉二人,而是自说自话,在君山先行栽赃,然后正式继位。待整顿帮派,摸清内部情况后,再行利用丐帮力量收拾郭靖和黄蓉这两个对自己的黑历史的知情者。可惜小王爷在这里操之过急,在自己地位未稳,尚未了解所有信息的时候,就希望凭着一个打狗棒和一段故事,压过郭靖、黄蓉二人的真实武学,并且还是要取其性命这种直接了当的逼人反抗,同时也逼丐帮慎重的行动,实在不得不说这是对群众意识的不了解。

即使杨康在君山大会之时被郭靖和黄蓉搅了局,在他当着裘千仞和丐帮帮众透露软弱本色之前,其实他还是有无数的翻盘机会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把事情先搁置起来,留到合适的时候再处理,比如他可以说:

“众位兄弟,我杨康初掌帮主之位,谅来大家还是心有疑虑,咱们丐帮乃天下第一大帮,行事谨慎公道那是应有之义,这一点上我也深为认同,因此为了审慎起见,也为了让大伙和江湖好汉心服口服,我斗胆恳请大伙今日莫伤这两小贼的性命,而是将其请擒拿即可,待得一个月后,咱们号集天下豪杰,当面印证此事,到那时自有公论。”

不要小看了这个搁置处理,这个策略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会打消郭靖和黄蓉那种拼命求生的斗志,甚而产生真理自在人心的错觉,束手就擒。

当然杨康也不能无限制的拖下去,拖到一个月后真的群雄公证,可以说,杨康的机会窗口,就在这一个月内。找机会下毒也好,欲擒故纵放两人逃走,然后不明不白的让其被丐帮追兵的坚壁阵害死也好,无论如何,杨康一定要收拾了这两人,让群雄公证无法举办,不了了之。

你说之后怎么处理洪七公和黄药师,那又是另一个话题了:杀了结义兄弟郭靖与其妻子,于小义有损。那么杨康要想保命,只能站定一个大义所在,**当时之世,除了抗金助宋,还有其他什么大义呢?**杨康要做的,就是在洪七公恢复、黄药师知情并来寻仇之前,把握这段时间窗口,迅速开展抗金大业,联络多地抗金势力,成为抗金力量不可或缺的领袖。

此势一成,即使洪七公和黄药师亲临对质,杨康还可以说:

“抗金大业危在旦夕,我大宋子民无不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我拾到打狗棒确是偶然,但也已经夙兴夜寐,马不停蹄的开始了抗金的筹划和打算。正当这筹划未定,万事未启之时,却迎来了郭靖和黄蓉两人,他们为了一个帮主问题和小弟争权斗利。小弟实在不忍抗金筹备就此付诸东流,于是用了一些卑劣手段保证丐帮的团结和稳定,但那也都是为了尽快让丐帮走上抗金正道,保我大宋江山啊……”

此话一出,搭上人死不能复生的条件,再考虑到他抗金领袖的重要身份,洪七公肯定是饶了他了,而黄药师则是不定数,可惜他就算坚持要复仇,七公也会尽力“奉劝”他顾全抗金大局的。

至于后来导致他死亡的杀欧阳克一事,那更是杨康的想当然了,欧阳克即使不死,断了腿的他还能继承多少家传武学,我看欧阳锋自己也会大为踌躇,杨康好好伺候两人,时不时表现表现聪明劲,欧阳锋也不是完全撬不动的石头,怪只怪杨康太心急,选了一个风险如此高的策略。

所以,金国小王爷杨康,生性软弱,贪图富贵却又目光短浅,无丝毫深谋远虑,他的结局并不让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