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妥协和坚持——从妙控鼠标聊起

从 2017 年我刚加入一家创业公司的时候,就对当时公司发的那台 Macbook 的触控板以及良好的能效优化有深刻印象,所以今年需要自己买电脑的时候,综合目前频繁出差的工作特点,我选择了 Macbook。

在办公室使用一段时间后,我开始和鼠标打架,原来在 Windows 环境下几乎完美的罗技 G304,在 Mac 上始终解决不了跳帧的毛病,严重时几乎无法使用,左右移动无数次,指针都快速的跳过了中间的窗口,仿佛在刻意逗我。

终于在上周最严重的几天折磨后,我决定换鼠标,这次我考虑尝试一次在中英文自媒体环境中都饱受诟病的妙控鼠标。

拿到手的一刻我觉得我应该忍不了两天,扁平的形状带来的糟糕握姿,让我觉得这次又要咸鱼见了,我甚至已经开始查询咸鱼市场价位。

然后转折点很快出现了,我突然发现这个鼠标可以单指进行所有方向的滑动,这种全向的触控滑动,给了我一种和移动设备一样的感受,直观而且交互性强,再配合上双指滑动的桌面切换手势,它在握持移动场景的不便,很大程度上都被触控功能和手势带来的方便给抵消掉了。

其原因在于,在页面滚动,桌面切换等工作后完全改由触控操作之后,我对“移动鼠标和进行点击”的交互需要减少了很多——本来在 Windows 环境下,如果不是为了做各种窗口的分屏安排,其实我本来就很少把指针移动到各个边缘地带。

并且伴随着以触控为主的模式改变的,还有我整个握持方式,我逐渐发现最舒适的姿势,并不是将鼠标整个握住,而是手掌趴开,只用一个手指移动它,在需要使用触控的时候,则用大拇指和中指从两边捏住,整个使用过程基本不会运动到手腕。

我随即重新审视了一下鼠标—指针这种交互模式,以及他们背后的操作系统的交互设计。

鼠标—指针的交互,最开始只是为图形界面提供“带有定位的点击(point and click)”的工具,但发展至今,计算机承载的媒体内容的多样化,以及我们对效率的追求,让今天的鼠标事实上提供了多种人机交互的方式,包括:

  • 定位和点击 (point and click)
  • 拖拽和释放(drag and drop)
  • 按键组合(mouse button chording)
  • 滚动(scrolling)

这些交互方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具体来说:

  1. 定位和点击,是按钮和选择类交互的首选,也是最早让图形化界面压倒命令式交互的重要武器;
  2. 拖拽和释放,则是移动指定内容、划定屏幕指定区域时的首选,比如将一个文件发送给某个微信好友,几乎没有比拖拽更方便快捷的交互方式。
  3. 按键组合,多个按键同时或在短时间内依次按下,往往是在生产力环境下使用,我一时间甚至都想不到什么普遍的受大众接受的使用方式。
  4. 滚动,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交互,滑动网页和文档、缩放图片等场景的最佳选择。

而苹果的妙控鼠标和现在主流的鼠标交互方式的主要差异,主要就是单键 vs 多键,滚轮 vs 触控这两个核心区别,以及那个很明显是为了美学让路的扁平外形。

但有趣的是,如果我们回溯历史,会发现单键+触控这种交互方式的选择,几乎是完美的糅合了苹果的历史和今天,通过这个鼠标和 Mac 系统相配合的交互方式,我们可以体会到那种逐渐在今天的苹果身上消失的独特风格和坚持。

1983 Apple Lisa 电脑鼠标

同样是 1983 年,微软发布的鼠标

作为第一个将鼠标推向大众商用市场的人,乔布斯对鼠标按键的执念和后来的 iPhone 一样,坚持认为只有一个按键是最好的,这种坚持也一直发展到今天。

但如前图所示,微软从一开始就设定了两个按键,这种交互设置伴随着后来在大众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的 Windows,裹挟着无数开发者为其适配,最终成为后来的主流,让苹果的单键显得非常尴尬。

顺便说一句,在我小时候刚开始使用电脑的时候,有不少鼠标甚至还有三个按键(中间没有滚轮),但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鼠标还是被抛弃了,即使今天的大部份鼠标滚轮都包含了中键点击的功能,但几乎没有人会用到,可见乔布斯的观念至少没有全错——用户记不住那么多按键。

右键统治了 PC 时代,依赖于右键的各种应用让乔布斯也不得不低头,坚持在默认设置里面不启用右键,而仅仅提供一个可以开启的选项,就是他最后的倔强了。

但风水轮流转,PC 时代统治级的操作系统 Windows,却始终没能在移动时代抢占到一席之地,而苹果则继续在移动时代引领了发展,开创了触屏这个新的交互界面战场,占领了新的一代人的心智,站在 2024 年的今天,当我们讨论人机交互的时候,前面所提的那些基于鼠标的交互方式,都显得像是放不下过去的老年人拌嘴,在新生代眼里,那些东西都和他们无关,他们熟悉的人机交互,只有点击、长按、滑动,捏合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面没有右键的位置。

移动互联网的原生世代已经开始参加工作了,社交媒体上出现了和我一样的“老人”抱怨他们“连解压缩都不会”的帖子。

尽管每一代年轻人最终都要和长辈们和解,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们也一定会把他们所熟悉的方式体现在历史里,并且成为新的固定范式。这种伴随代际变化带来的转变,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挡的。

体现在工作场合的交互习惯里面,就是移动设备及其相关的交互习惯,在生产力环境下一定会越来越重要,原来的多键鼠标+滑轮的操作系统,现在反而成为了新一代人学习成本最高,最不熟悉的生产力工具。

而反观苹果,发布于 2009 年的 Magic Mouse,拥有和手机屏幕一样的单键点击+全向滑动,反而可能是平移和学习成本最低的交互方案,如果这时候再配合上相应的不需要右键就可以做完所有工作的图形界面,桌面环境的主流交互方案,是完全可能在一代人时间内完成转变的。

当然,这时候说谁会成为下一个时代的生产力电子设备的主流交互方案还言之过早,甚至于二维平面的图形交互的主流地位都可能遭遇挑战,但经过这样的回顾和观察,我想我们都能体会到苹果的独特风格。

尽管这种独特性现在在苹果身上越来越少,但这段历史我认为值得反复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