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从何而来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曾有过一任总理叫布吕宁,此公其实是纳粹分子的死对头,但他为了对付纳粹所用的那些招数,看起来却其实和纳粹没什么两样:外汇管制、言论管控等等,从钱袋子和嘴巴子两个地方把人管得死死的。他作为一个民选的合法总理,干起这些事来名正言顺,也为纳粹掌权后拿这些手段来整治人开了先河,于是亲历其时的德国作家哈夫纳形容他的治理是“阵地成功坚守,部队全部阵亡”,或者“手术大获成功,病人已经身亡”。

哈夫纳的形容,还是有点德国人的绕弯,其实他要说的东西,就是中国人俗话里说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形容因为很小的便宜,丢了更重要的东西。

说那么大段,其实是想说,时隔多年后回头看电工刘所描述的那个三体人的社会,就有点这种感觉。

首先声明,我并非要否认《三体》小说的优秀,事实上在我上大学期间读完《三体》后这十几年来,每当遇到有喜欢科幻题材的朋友,或者哪怕只是喜欢读一些虚构小说的朋友,如果他们没有读过三体,我都会推荐他们读一下,尽管人微言轻,但我相信在三体一步一步从科幻圈走向大众文化现象的历程上,晚生也算聊尽微薄。

一部科幻文学作品变成了大众文化现象,当然是对其作品质量的最佳肯定。但是在此之后的事情就有很多可以商讨的,甚至我们可以说,这部作品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到底是什么样,也不由作者说了算了,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比如今年春节档另一部比较火的电影《满江红》,其故事中重要人物岳飞,其身后的名声就曾几经起落,随时代需求而被高歌或者冷落,不由岳飞本人说了算,甚至也不由写宋史,写岳飞传的人说了算,而是由每个时代的人们说了算。

历史是活在当下的,每一种文化现象都对应着一个社会中的大部分人们的潜意识,三体故事里面最能贴合中国人的世界观的,就是将科技水平和社会文明完全分开并且自成一体的这一事实。

拿到现实里面来谈就是今天中国很多人的一个一致观念:“美国过去的成功,和其很多历史机遇带来的科技和经济进步有关,而与其社会组织方式、意识形态等等都无关。”

美国有今天的世界地位,到底和其社会组织、意识形态有没有关联这个问题实在太大,我当然是无权置喙,但我很清楚,抱持着上面那个观点的人,往往想说的下一句话就是告诫我们不要去学美国人的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只要想办法发展科技和经济就好了。

这些当然是重要的,但如果我们的一切都为了发展科技和经济,甚至那些社会中与之无关的、不公平不合理的制度设定都还一直存在着,我想大凡正常人都会像布吕宁时代的德国人一样问一句:“这样辛苦到底为了啥?”

对啊,为了啥,天天说要抵抗纳粹保卫德国,但为了抵抗纳粹,我们付出的代价比被纳粹统治还要大,如果这样,我宁愿把这笔钱拿来移民到一个没有纳粹的国家,把德国留给纳粹去折腾。

这话说起来很自私,很容易被归纳为德奸,但却是一个非常现实的经济学问题,两害相权取其轻,并且跟我一块被划到这个阵营的人也不少,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好几百名科学家,还有更多的同时代的德国普通人,他们都用脚投了票,这段历史让我有了一些底气说这些话。

绕了那么多弯,我其实是想说,至少还是要给社会改革留一点讨论空间,不要一讨论劳动者权益、少数群体权益等等就开始批发帽子。我们研究科技、发展经济,朝九晚五,那么辛苦,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让自己过得舒服点,假如失去了这一点前提,文明从来就不会诞生,就好比三体人的科技比我们强那么多,相比起来,我想你还是更喜欢生活在地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