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百年,呼唤理想

今天是五四百年,曾经也是学生的我,想写一些曾经作为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就业。

还记得在学校的时候,我们评价一件事、一项活动有没有意义,最大的标尺就是“对就业有没有帮助”。说实话,如果今天的我是一个大学老师,某学生动不动就以这样的评判标准看世界,我一准让他不用再来学校,等着拿毕业证就好,

毕竟绝大部分人在学校的瞎折腾,都不如他们那一份毕业证“对就业的帮助”更大。

但其实很少有大学老师会指出这一点,他们往往也会建议你好好在课堂上学习,社会社团实践等要搞,但是也不能耽误学业云云,可惜他们给出的理由,也是在“就业至上”这个语境下给出的——他们说,没有学好课堂知识,根基不牢,将来在工作中发展潜力受限。

这样苍白的说法并不能让人信服,尤其是学生们看到、接触到的职场人,其工作主体和课堂内容相去甚远,课堂内容给职业生涯带来的帮助都难以显现,更遑论“缺乏课堂知识”所受到的限制了。

总而言之,就是学生常常抱怨的那句“学的东西没有用”。

考虑到学生的“有用”和“没用”往往和工作相关,而工作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那么这个论点基本上等同于:

国家花大力气办,并且已经为我们带来了过去三十年高速经济增长的高等教育,其教授的课程和内容,并不能让人提高自身生产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这无疑是极其错误和自大的一种论点,说它自大是因为有人还有别样的解释:他们认为自己的时代比之前都要特殊。

似乎每一代人都有这样的看法——我和我所身处的时代是上百甚至上千年来最特殊的,但事实上只有破除了这样的幻觉,你才能真正的成长。

可是,至少在笔者的大学中,却没有老师来系统性的分析和反驳过我们的“书本无用论”,以及“就业中心论”。
这里面大概有两种可能性:

一是有一些大学老师因为毕业即留校,并没有真正的接触过市场经济下的工人和白领阶层那种重复性工作,当然也就不能提炼出“如何超越这样的工作”的解释和方法论;

二是也许他们也清楚,但不想和持此观点的学生较真,原因可能是懒费口舌,或者院校本身也有就业压力,所以乐见一部分人围绕着一些初级的、有效期极短的应用工作和技能而投入时间和精力。

一、技能和平台的有效期

什么是技能和平台的“有效期”呢?我举个例子:

篮球,足球等运动,职业球员一干就是十几二十年,即使过了当打之年,退役后的工作也基本上就在本行业内:教练,经理人,球评等等。

而反观另一项体育运动从业者——电子竞技玩家,不管是传统的靠竞技水平出名的Sky,Pis,还是现在各有小撮粉丝的电竞+直播明星们,他们都无一例外的,很难始终靠一款游戏吃饭——总是在不同的游戏之间切换,保持自己的热度,他们所依靠的市场,始终是“电竞及其周边市场”,而不是“魔兽及其周边市场”或者“DOTA及其周边市场”。

以魔兽起家的Sky,随着魔兽在电竞市场的降温,也不得不转向吃鸡等后起之秀
而传统的体育竞技里,我们却从未听说过“篮球”市场的降温。NBA从小看到现在,估值最差的那支球队,也依然值10亿美金。[1]

不管是吃鸡,DOTA还是魔兽,或者是篮球、足球,在这些相对公平的规则里面,磨练自己的熟练度和技能,并以此向观众奉献出精彩的比赛,其本质都是一种娱乐活动。但是在当前这个时代,最顶尖的电子竞技选手和最顶尖的足球、篮球运动员,不管是在社会地位还是实际收入上都却还是有着极大的差距。一支电竞战队估值2亿人民币,就已经是一条振奋行业的新闻。[2]

不同的细分市场的之间的差距,固然有中美国情、公众认知,行业配套等的原因,但那些原因不是我们要讨论的重点。

这些事实无疑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普适的规律,那就是:平台和平台是不一样的,平台本身也会有生命周期之分,所以寄身于平台之上的技能也会有其固有的生命周期,不论这技能花了多少时间,有多么的纯熟、完美。

做iOS开发的需要足够的苹果手机和平板的覆盖率,其技能才有商业价值,做影像后期剪辑渲染的,需要电视和视频行业的火爆消费……甚至连你我的基本生存,也需要一个“华语平台”才能成立——大多数人离开了华语环境,连基本生存都成问题。

所以,不管你是什么样的职业,技能本身的磨练固然重要,但是你的技能所依附的平台是什么,往往会比你技能的纯熟度更能影响你的实际收入、职业前景。 魔兽作为一款经典电竞游戏,促成了Sky的爆红和诞生,但是魔兽作为一个平台的寿命却不过十年,Sky当然不能死磕在一款游戏上。

现在依然在学校的同学们,大家可以据此审视一下:你为了“对找工作有帮助”而努力磨练的那些技能,它所依附的平台,有效期究竟有多久?能否长过你的一生?

当然,预测未来是很难的,但是至少你可以问自己,它有过多久的历史?

下一次,不管遇到什么所谓“对就业有帮助”的东西,在花钱花时间投入之前,我都建议你好好想想,支持这个岗位、这项技能存在的平台是什么?它自身的生命力足够长吗?

二、不是不够实际,而是太早实际

五四百年,不管是官媒还是自媒,大家都在歌颂激情,飞扬热血,为什么我在这时候来写就业,学习这些看起来沉闷的话题呢?

其实这正是五四的精神,百年前的同龄人们,他们面对的中国,面对的现实是什么样子?

在西北,在我们到达以前,除了少数地主、官吏、商人以外几乎没有人识字,文盲几乎达百分之九十五左右。
在文化上,这是地球上最黑暗的一个角落。
你知道吗,陕北和甘肃的人竟相信水对他们是有害的!
这里的人平均一生只洗两次澡:一次在出生的时候,一次在结婚的时候。

——《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 斯诺

而同样的1919年,欧洲是世界的中心,即使面对这样的现实,学生们依然没有退缩,没有怯懦,他们依然喊出要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学生们也许并未直接制造什么,但他们改变了大家的想法,改变了社会的风气,这就是理想主义的力量。

回顾今天,回顾我的大学时光,我认为其中最大的遗憾就是自己为了所谓的“对就业有帮助”,花了太多的宝贵时间在那些眼前的技能和利益上。

而这遗憾还在今天的校园里一天天的上演,愈演愈烈。

其实人生如此漫长,那些为了饱腹而挣扎的职业生活,更是占据绝大部分普通人一生的大部分,所以在人生中最好的时候,我们真的不用那么急着去进入,年轻的时候就是用来思考一些伟大命题的。

青年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勇气,和他们的远大前程。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王小波

放眼看看我们的大学,我们今天的青年人。我们不是不够实际,恰恰相反,我们正是太早的变得实际: 尚未成年的孩子,可以被拉去做童模、做直播,本应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大学生们,却早早的开始蝇营狗苟,在社团、组织之间提前办起了成人的家家酒,暮气沉沉。

在这样的现实下,我想我们更应该呼唤理想主义,重温百年前的青年风采。所谓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而那些曾被我们用“脚踏实地”、“工作才是出路”的借口而拒绝的理想主义,到底是好是坏?我们不妨听听新加坡已故总理李光耀在一次采访中的回答:

年轻人必须有理想主义

(年轻人的游行和示威)是一件好事,如果青年人不冲动,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年轻人必须有理想主义,他们必须希望一个更加公平公正,没有贪污腐败的世界。”

当然,极左或极右都不是好事,所以我们也一定不要忘了李光耀先生的下一句话:

最终,国家必须要由成熟的人治理,而不是小孩子,当小孩子们长大成熟之后,他们就会理解当年前辈的良苦用心。


[1]:福布斯NBA球队估值排行榜:尼克斯36亿美元居第一
[2]:估值2亿元!人民网首次试水的电竞项目PRW电竞战队获A轮融资
[3]:李光耀1967年讨论中国及东南亚新加坡关系